孩子的内心是个神秘的世界,是我们成年人所不了解的世界_文董进宇
时间 : 2012年11月25日 23:11 栏目 : 往期文章 作者 :
孩子的内心是个神秘的世界,是我们成年人所不了解的世界_文董进宇
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按规律办事,要把事情做对。我不了解的,我不知道的,都是错误的,这是原始部落人的观念。
鲁迅说:“西人把孩子当做成年人的预备队,中人把孩子当做小大人,两者都是不对的。孩子的世界是个神秘的世界,是我们成年人所不了解的世界。”我们在对待孩子问题上完全是按照成年人的对事物的感受去推断孩子的内心感受。
把孩子当成“小大人”或者“准大人”都是错误的。刚出生的小生命不是人,是小动物,是我们成年人通过十几年的教化,也就是人化的过程,才把他培育成人的(狼孩猪孩的故事都证明了教育教化的作用)。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是不了解的,他的感觉是恐惧、茫然、无助、孤独和好奇。他需要成年人的呵护,通过人的教育他知道了裸体不好,他穿上了衣服;他知道随地大小便丢人,他学会了上厕所。所以说三岁之前的孩子都是天才,教啥会啥,这原于家长的鼓励。孩子会从他第一次会叫“爸、妈”时你脸上的惊喜中得到肯定;会从走第一步路时你的欢呼声中受到鼓舞。渐渐地他有了上进心、自尊心、羞耻心。你要学会赏识你孩子的微小成功。
一个四岁的孩子在隔壁房间大哭。母亲闻声进来,问孩子为什么哭,孩子说,刚才爸爸在墙上钉钉子把手给砸了。母亲高兴的说,看我儿子太懂事了,太有同情心了,太有孝心了,爸爸把手砸了,就心疼的哭成这样。妈妈真为你高兴,别哭了,快,笑一笑,笑一笑。孩子说,刚才就是我笑,爸爸才把我打哭了。
一个母亲为了培养她五岁孩子的音乐能力,把孩子领去听音乐会。前半场是交响乐,孩子根本没听进去,满地乱跑,可把母亲气坏了。后半场是美声唱法,孩子被指挥棒和那个女高音吸引住了,整整40分钟,孩子一动不动,一会儿看看指挥,一会儿看看女高音。母亲高兴极了,认为孩子现在可是听懂了。散场后,母亲说,儿子,怎么样是不是太精彩了?儿子说,妈妈,为什么那个叔叔一直拿着个棍子,把那个阿姨吓唬的大哭呢?妈妈说,不对,那是指挥在用指挥棒指挥阿姨唱歌呢。儿子说,妈妈,你怎么没有看到,明明是那个叔叔一直用那个棍子指着阿姨,把阿姨吓得嗷嗷大叫啊。一个没有任何音乐背景知识的孩子,怎么能听懂美声唱法呢?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知道呢?
一个花钱无度的12岁女孩,母亲为了培养她节俭的品质。花了400元人民币和她女儿去看歌剧《白毛女》,看完后,母亲问女儿的感想,女儿说,妈妈,那个杨白劳也太不讲信用了,借人家钱怎么不还呢?老师都说了,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他怎么耍赖呢?母亲气急,再问,怎么看待喜儿?女儿说,那个喜儿呀,也真是个傻瓜,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呢,他不就是大了点嘛,可他有钱啊,是个成人士。母亲差点晕倒。
家长不要高高在上,要尊重孩子,要给他们发言权。一天傍晚,风雨大作,妈妈对楼上的儿子喊:“阳台的门关了没有?”“没有,妈妈,可是—”“赶快关上!”“可是,妈妈—”“闭嘴!立刻!马上——关门!”儿子关上了通往阳台的门。晚饭时,妈妈环视左右问“怎么不见你爸爸?”“是这样,”儿子吞吞吐吐地说:“爸爸在阳台上—”
5岁的小男孩早晨起床发现妈妈穿着背心、短裤,就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妈妈着急地说:“等一会!等一会!”然后带儿子去超市。到了超市儿子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妈妈忙着和相遇的熟人打招呼,对孩子说:“等一会!等一会!”然后购物往回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妈妈说:“等一会!等一会!”终于回到了家,妈妈说:“好了,这回你说吧!”儿子说:“妈妈,你短裤前边的拉链没拉上!”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话!我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用理睬,根本不听孩子的理由。
人的理解能力依赖于背景知识的大小。背景知识不一样理解力就不一样。我们对一个事物能否理解,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关于这个事物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孩子的背景知识约等于零。孩子的话和大人虽然说着同样的的话,但意思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人的理解是相对的误解是绝对的。所以人和人之间需要沟通。沟通的前提是具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和相同的经验经历阅历,还有相同的价值观等等。
一个四岁的女童,对她妈说,妈,我爱上了我们班上的李冬冬了,我要嫁给他。她34岁的妈妈一听吓得不得了,认为孩子早恋。请问一个四岁的女孩说我爱上李冬冬要嫁给他,和一个34岁的女人说我爱上李冬冬要嫁给他,那意思能是一样的吗?
两个四岁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很快乐。男孩子突然对女孩子说,我们俩这么好,你嫁给我吧。女孩说,那不行。男孩问,为什么?女孩回答说,我们家没有这个习惯。我们家都是自己家人嫁给自己家人的。你看,我奶奶嫁给我爷爷,我妈妈嫁给我爸爸,我婶婶嫁给我叔叔……我们家人从来不外嫁。孩子说着同样的话但意思和我们大人的完全不一样,这是背景知识不同而造成的。
前年春节我去一个亲戚家串门,70多岁的老太太跟我说,她三岁的外孙女去给她的婆婆上坟烧纸钱,回来后却对她说,外婆,我刚才给你烧纸钱了,你怎么不去捡呢?气的老太太大骂外孙女不孝顺她,大过年你的诅咒她死。你说这能怪孩子吗?三岁的孩子对死和活,对外婆和婆婆的概念还是不清楚的,能怪她吗?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里,看见他12岁上六年级的小男孩,把头发染的红里带黄,不伦不类。我就问她的母亲,怎么把孩子的头发染的那么难看?他母亲说,是他自己染的。我就说那你怎么不管管?母亲无奈地说,管不了,打了骂了拉都拉不到理发店去,无奈啊,孩子大了,不听话。显出一脸的困惑。接着对我说,听说你对教育孩子很在行,要不请你试试。呵呵,皮球踢给我了,不能再踢回去吧?我就把她儿子叫出来,下面是我和她儿子的对话:
呵呵,好帅啊,怎么把头发都染色了,还是红黄相间的?
好看呗!
呵呵,那这下你成为你同学的偶像了,你的班上有多少同学?有多少同学也和你一样染发了?
70个同学。有两个染了。
那怎么只有两个染了,其他同学怎么没染?知道什么是原因吗?
不知道。老师不让染。
既然好看,老师为什么不让染?
不知道。
那么你走在大街上是否很吸引人?回头率是否比过去高了?
是的。
那你有没有发现人们看你的眼神有什么变化?是很欣赏还是很不屑一顾?
不知道。
为什么不看看呢?
我才懒得管呢!
你妈说你很聪明,也很懂事,学习也好。我问你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叫审美观?一个是按人的肤色分中国人属于那种人种?
不知道啥是审美观。知道中国人是黄种人。
好!现在我告诉什么是审美观(略)。
我再问你,黄种人的头发本来是什么颜色?
黑色。
你马上要上初中了,我想和你讨论两个问题,一个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先举例予以说明);一个是数学方面的叫“合并同类项”(还以例子进行说明),现在你明白了这两个概念说明的道理了吗?
明白了。(到此,孩子已经基本明白了我和他沟通的目的了,说话的底气显得不足,脸色也没有刚才那么神采飞扬了)
呵呵,其实你染发也没有什么,说明你和大家不一样,有个性,这很好(表扬他给他信心,以免形成沟通障碍),人是应该有个性的。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喜欢小猫小狗小动物吗?家里养过吗?
喜欢。养过不少,现在没了。
那我问你,你爱护小生命没错,那要是要你和它们一起生活,同吃同睡通玩同乐,你愿意吗?
那当然不愿意了!
为什么?
它们不讲卫生,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不睡床上。
是啊,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是有审美观的。你想过没有,按照传统的审美观,我们黄种人就应该是黑头发(申明:成年人阿姨染发除外),可你确实红黄相间的头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有“合并同类项”的原理,你的周围都是黑头发的小伙伴,他们怎么能与你和谐相处呢?
……(沉默不语)
如果你不想失去老师对你的爱,不想失去更多的朋友,不想把自己弄成异类,也不想走在大街上人们想躲异物一样的见你就闪或者鄙视你,那么你就应该和绝大多数黄种人一样,把头发弄成黑色的。
当然,作为人,你虽然是小孩子,但你和大人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应该受到大人的尊重。你妈打你骂你是完全不对的。但她心里是爱你的,是担心你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歧视,会因此失去朋友而孤独。在这儿,我批评了你妈。她今后不会再对你打骂了。她应该尊重你的权利和选择。
同时,我还建议你,如果你现在还认为你染的发色好看,那么就去把它染成纯色的红,也许更好看一些,因为我发现你选的染发师也太差劲了,染的不伦不类很难看的吆。
是我自己染的。
然后他沉默了半分钟,伸出手给她妈说:给我钱,我去理发。
看看,解决不了的问题,前后三分钟就解决了。
为什么孩子在小学阶段都很听话,而到了中学阶段开始变的不听话了呢?那是因为孩子在小学阶段背景知识大约等于零,孩子还没有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家长的判断和老师的判断约等于孩子的判断,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神,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到了五六年级,孩子发现老师和家长说的也不全面,想反抗却没有能力。上了中学以后,孩子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的生命我做主。初中开始,孩子第一次学会用自己的脑袋来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而此时孩子的背景知识仍然很小,没有更多的人生历练,由于经验不够,所以就常常和成年人发生冲突,这就是“叛逆”(第二次断奶)的根本原因。“对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没有说清楚要孩子听话的道理,而是一味的强调孩子听话,当然是无效的了。就是说家长还在以自己的判断来推断孩子的判断,以自己的想法来推断孩子的想法,那怎么可能不引起已经有了思想、有了一定判断力的孩子的叛逆呢?
这里我想请问各位家长,孩子叛逆是好事呢还是坏事?认为是好事de请举手?认为是坏事de请举手?
我告诉大家,对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情况不同而因人而异。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曾经很捣蛋很淘气的少年,成年后是不是往往很有出息?什么原因?大家想想树木结疤的地方为什么更加坚固?为什么有“小时候不成精长大了没名声”这样的说法?这里的“成精”就是“叛逆”。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有个性的孩子,想突出表现自己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待叛逆的孩子,你要说服他,要给他更多的理由和道理供他选择。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一要察言观色,分析他说话的词汇,掌握他的内心世界;
二要做到两个转变,一是改主管为客观;改习惯为科学。要明白孩子成长的规律:1至3岁,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时候,所以离不开家长的陪伴;4至6岁,是孩子感知外部世界的时候,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感知能力很强;7至13岁,小学阶段,是孩子的符号认知阶段;14至19岁,中学阶段,孩子才开始学会形式逻辑思维;20以后,上了大学,孩子才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人生有两次断奶,第一次是3至4岁,身体反抗明显;第二次是14至17岁,心理和身体双重叛逆。
我们如果明白了这个原理,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扩大自己的背景知识,加强对他的人生历练,完成他各项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与储备。那么就可以使孩子受到正确的教育。所以要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孩子的背景知识,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渠道。文/董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