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错误的8种心态
时间 : 2015年1月9日 16:04 栏目 : 家长误区 作者 :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六条共性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把孩子搞成静止状态
多数孩子好动,这是孩子们在学习、完善身心机能。但由于孩子的机体还稚嫩,动作还不熟练,免不了常常闯祸:不是打翻了盛满水的杯子,就是把东西搞乱了。妈妈们常常心急火燎地叫孩子“别动!”“安静下来”,甚至施以惩罚。这时,孩子的心理需要受到压抑,得不到满足,留下阴影和不满。
这时妈妈应当帮助他们的行动。用指示就够了,不要试图替代他们完成部分动作。用指示为孩子们的行动注入秩序,促使他早日学会他们真正想做的动作。蒙特梭利博士说,一旦儿童有了方向,动作有了明确的目的,儿童便会安静下来,且心满意足,成为一个热切积极的工作者,看起来平静,满心欢喜。
2、认为孩子应像大人一样成熟
妈妈、爸爸带着孩子与熟人、亲友相遇时,一般会要求孩子招呼大人,并礼貌地有问有答。但多数孩子并不像大人一样那么有礼貌和懂事,而是表现得不理不睬,甚至立即走开。尴尬的大人往往立即责备孩子或抱歉地说孩子很不懂事的话。
其实孩子不做这些,不是不愿而是不能。孩子还没能熟练地把握社交的环境,有时大人的要求和其他大人的关心问候会给他们带来压力。此时责备孩子会挫伤孩子掌握社会礼仪的能力。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懂事,按照大人期望的去做,但心里并没准备好,表面上在做,内心很紧张。大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中规中矩地招呼、问候,给孩子做榜样,同时也要孩子向朋友问好,但不论孩子如何表现,都宽容对待。
3、任意制止孩子的行为
孩子在玩纸张、杯碗等不是玩具的物件时,常常会“危及”到一些附近的物件,孩子还会想起其它房间的一些容器或摆设、饰品,兴致勃勃地搬运过来赋予其功用。这些活动总是把环境搞乱,或把物件、家俱弄坏,甚至损坏。这种时候,一部分妈妈会在她发现后即时予以制止,甚而喝斥;有的妈妈会因孩子动了其心疼的东西而打孩子的手,即便孩子哇哇大哭,妈妈也毫不动摇地把他们赶走,把物件恢复秩序。
其实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与大人的认识恰好相反。孩子们不会长久地对玩具感兴趣,实际上他们可能会感到无聊。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学习大人与社会。所以他们对房子里摆的东西更有兴趣,他们知道这是环境的一部分,他们似乎希望像大人一样用这些东西在家里做事。虽然看起来他们目的不明确,但他们无疑是很投入、很认真的对待他们从事的“工作”。
4、不择手段吸引孩子做满足自己愿望的事
多数妈妈总是能看到孩子不愿做自己要他们做的事,例如,妈妈希望孩子快快地把饭吃完,或吃多一些饭,孩子却总是磨蹭着不肯吃;妈妈希望孩子乖乖睡午觉,孩子却很活跃;妈妈孩子表演节目,孩子不乐意等等。有的妈妈很生气,也有的妈妈很狡猾地抛出一个诱饵:孩子,你做了妈妈给你买雪糕,或做好了带你出去玩。
许多孩子都会乖乖地把大人要求的事做完,去获取大人许诺的利益。有些孩子却无视利益,怎么说也不动心。还有的孩子看在利益的份上,一开始高高兴兴去做,但很快就决定放弃这个还没得到的利益,因为他实在不乐意做那件事。也许妈妈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有必要。即使有必要,是否可以利诱。培养孩子重利一定不是妈妈们想要的结果。
5、认为孩子应该按自己的意志成长
父母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形成一些观点,诸如什么职业好,什么职业不好;哪些才艺应该具备,哪些活动无关紧要,等等。在这些选择面前,有些父母认为完全应由自己为孩子做主,孩子还不懂事,不能自己选择。如果学一学蒙特梭利的原著,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并不会一味贪玩,他们是喜欢严肃认真地工作的。轩为如果给孩子提供多种途径,将看出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仅对亲子关系有益,而且孩子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因为其学习的动力是兴趣。
父母的意志还往往表现在一些小事上。比如着装、出行时间、接待客人,以及如何学习等等。在这些日常事务上与孩子共同讨论,可以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但如果大人的意志过于强硬,则可能会出现孩子的逆反,或养成孩子严重依赖心态。前者表现在个性强的人,后者表现在个性温顺的孩子身上。所以父母要明白,我们不可能替代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只是他们成长环境中的肋手。
6、生硬、粗暴地对待孩子成习惯
有时看见妈妈随意地用“呛人”的说话口气拒绝孩子,相应的表情、动作也显得生硬粗暴。年幼的孩子则显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的妈妈也许并非对孩子有什么不满,或并没有什么针对孩子的情绪,毕竟在妈妈的意识里孩子是年幼不懂事的。妈妈的表现也许只是说明她的心情不佳,或习惯了随意地对待孩子。但是妈妈要了解,这样的方式如果是家常便饭,则对亲子关系是有害的。同时,孩子向妈妈学习了待人的简慢与随便。
一般这样的妈妈也不善于相机表扬和嘉许孩子,这样孩子从妈妈处受挫多而受肯定与支持少。即使妈妈其实是很受孩子的,但孩子易养成妈妈不愿看到的不自信的性格。
教育孩子,家长应该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改变自己过去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为我们的孩子们撑起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