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母伟大,但是伟大在什么地方呢?
时间 : 2015年6月4日 15:03 栏目 : 最新资讯 作者 :
父母是这个世间如此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自带伟大的属性,比起生孩子的九死一生,养育的过程更是需要倾尽心力。
老舍先生的母亲生在北平一个普通的农家,出嫁早,先后生育了了八个子女,活下来长大成人的只有五个。老舍是母亲的小儿子,生他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等他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去世,当时的境况是:“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文中这一个片段让我记忆深刻:“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这是个为了家庭终年劳碌的母亲,可即便是这样的劳苦之中,我们看到她把院子收拾的清爽怡人,把铜活擦得发亮,把石榴和夹竹桃照顾得年年开花,难怪老舍先生要说,母亲给我是生命的教育。什么是生命的教育呢?答案也许见仁见智,但是好的生命应该有一个态度,那便是,即便生活困苦,生命的尊严并不为生存所困,在黑云压顶的命运之下,依旧守护了内心里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
家里来了客人,文中说:“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生命的教育里最重要的就是精神的传承,正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反复咀嚼这句话,颇有深意,一个孩子的童年,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也许,由于经济的局限,你不能带孩子行路万里,但是却可以从平时的待人接物中让孩子获得对待他人的态度,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在我的童年经验里,看到过这样的片段,大人不希望小孩把好的东西和别人分享,甚至在小孩子把自己的零食和玩具拱手送人的时候指责孩子“蠢、傻”,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小气,和父母一样“生怕被占了便宜”,待人接物处处处算计。
也许母亲的生命的教育,让老舍的精神血管里终生流淌着质朴自然的血液,正如他笔下的北平,一草一木均透露着作者的热爱和深情,北平之于老舍,正如湘西之于沈从文,老北平的温暖和湘西的灵性,滋养了这两位流芳百世的艺术家。
父母,是这个世间如此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自带伟大的属性,比起生孩子的九死一生,养育的过程更是需要倾尽心力,想到某些人在生育孩子方面的草率,我杞人忧天般感到愤怒和担忧。多少糟糕的小孩,问题都是出在父母的身上,如果父母没有反省自己的意识,又怎能奢望孩子懂得回望和感恩呢?每每看到豆瓣“父母皆祸害”中小白菜们的成长之路,知道有些父母压根就不伟大,他们在孩子面前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身人格的所有缺陷,且不知悔改。他们甚至以孝道为枷锁禁锢子女的人生,没有对孩子的付出,却奢望用孩子来实现自己人生的反转。
如果父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去爱,如何在糟糕的、肮脏的现实里守护着自身的纯净,那么孩子有从哪里获得生命的滋养呢?无知的父母以为给孩子留下房产、留下金钱就是最大的爱,爱恰恰是无法量化的,它如果没有渗透在亲子的点滴生活之中,也不可能因为物质的给予而凭空降临。每一个成人在回顾的童年的时候,最怀念的难道不是那个陪伴我们呵护我们的大人吗?最珍惜的难道不是共度的时光吗?
再一次安利咪蒙的《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咪蒙是山大的文学硕士,南都资深编辑,但是她坦承,在她所做的任何事情中,当编辑、写书评、写影评、写剧本,都不如当一个母亲难度更大。她说:“我总认为,衡量你是否在意一个人,最显要的参数,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对于一个人而言,时间比金钱有限多了,你口口声声说你爱孩子,愿意为孩子去死,但是你连每天几个小时的亲密相处都保证不了,你爱个屁啊!”
我的易姐姐,出生70年代末的她,个子小巧,一向被我视为同龄人,因为我们交换最多的就是最近看了什么书?深圳哪里的绿道我们还可以走?那个地方好吃的一起去?前年,易姐姐做了母亲,最让我惊讶的就是,她是忙到吐血也要把孩子带到身边的人,并成功动员公公婆婆来惠州帮忙,虽然不能全职带孩子,至少能做到下班了陪孩子读绘本、和孩子对话、陪孩子游乐园。而且,除了与孩子的相处之外,易姐姐也讲到了老人的不易,两位老人承担了照顾孩子起居的重任,远离自己生活的环境,牺牲和妥协的地方很多。这样的反思在很多年轻人那里,我没有看到,因为太多的人,做了父母,心里眼里便只有自己的孩子,对于其他人的感受,未必愿意去了解。她让我看到了一个在成长的妈妈,从前手机很难离手的人,现在睡前读物几乎都是育儿书,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她在安抚之后会跟我讲到《游戏力》里的观点,儿童也有着自身的焦虑,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简单粗暴地区定义,这也是为人父母该有的谨慎。
她的一岁半的小女孩,非常有礼貌,我们出去玩,她会主动地和小区保安打招呼,大声叫人家“伯伯”,和别人挥手再见,帮她拿个东西,她几乎会是拱着手连说“谢谢”,好吃的东西不会自己霸着,大方地给爷爷奶奶,和家里的客人。这样小的孩子,懂礼貌,爱分享,胜过了某些活了几十年的大人。
咪蒙说,生育是一种责任,当你不能确定自己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时,请不要草率地生下孩子。一个长辈跟我抱怨过孩子十几岁了,就知道问她要钱,不听她的话,觉得孩子任性,不懂得感恩,也许她忘了,即便她可以生计为由说没法长期在孩子身边,可是打电话的时候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有没有关心别的呢?短暂的假期里,有没有真正的和孩子一起呢?有没有花时间去陪伴了解孩子呢?并没有!
早教专家说了,孩子才是研究大人的专家,谁对他有诚意,人家一目了然。所以,连对自己的孩子都缺少诚意的父母啊?就不要自封“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