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初一孩子学习数学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 | 董进宇博士
董进宇博士 » 首页» 学习方法» 什么是新初一孩子学习数学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

什么是新初一孩子学习数学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

时间 : 2015年9月10日 17:05 栏目 : 学习方法 作者 :

  111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初一是初中三年打基础的一年,掌握好各种运算本领和计算能力是这一整学年的主题。计算,对孩子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函数计算以至于高中的学习都至关重要。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科目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大家都听过关于初中学习的三句铁律——“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初二后,慢慢的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不进则退,最终中考失利。我们对一些孩子的三年跟踪观察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重视不够!

  1.计算速度太慢。很多孩子在进行有理数计算的时候,计算速度非常慢,很简单的几道题目需要很长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基本运算法则不熟悉、计算技巧没有掌握。

  2.计算准确率过低。大家觉得计算准确率要达到多少才算合格?99%算不算高?100道题我只算错了一道,看起来不错,但是通常一张试卷中会涉及有成百上千步计算,每个环节都有出错几率,那么你这张试卷还能得到高分吗?答案可想而知,不能!只有当你的计算保证100%正确时,你才有希望拿到高分。这是一个困扰着家长和孩子的大问题,算了半天结果算错了,自己检查可能还查不出错误。这里面包含着孩子从小学带上来的计算和做题习惯的问题,当然也有对不同计算法则的混淆、基本计算概念的不清晰(比如去括号的顺序、运算级别的顺序等)。

  3.计算方法太笨。这在前两点也有体现,导致计算量徒然增大,降低准确率。主要体现在不会使用简便方法,靠“死算、硬算”,不能熟练运用凑整、裂项、错位等运算技巧。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的现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在知识点上和难度上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在中考越来越重视“坚韧的计算毅力”的背景下,由于计算能力对初一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以便在中考中不出现“瘸腿”的现象。

  注: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孩子,学习科目增多、知识点密集、难度大幅度升高,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2.沿袭小学的解题习惯,不重视草稿的使用和过程的书写。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3.训练量不够,上课都能听懂,孩子们却自我感觉良好,课后却疏于练习,导致知识点掌握得模棱两可。但是真正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导致失分严重!

  综上所述,要想学好数学,在初一阶段必须打下良好的计算基础!解决上述办法主要是下面几个,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具体采取。

  1.巩固基本计算法则。这是前提工作,如果连运算法则都糊里糊涂的话那基本上就没戏了,如果你连“游戏规则”都不清楚,更别谈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了。

  2.熟练掌握计算规律和技巧。掌握计算习惯和基本知识对于初中生的计算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还应该加强计算技巧的训练,特别是一些典型的计算技巧。在期中、期末考试的难题、附加题中甚至中考的技巧性运算里都会出现。

  3.善于自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题做错了的,你必须深刻自省,为什么这道题我会算错?错在哪里?是我的运算法则没弄清楚还是粗心大意把符号搞错了?找到原因之后用文字语言在错题旁边把你所犯的错误描述出来。只有深刻反省后你才会避免犯同类的错误,否则盲目的计算训练只会打击你学习数学的信心与热情。解决错题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如果大家做到同一知识点“不二错”,那学习效果自然是杠杠滴!

  4.每天坚持练习计算半小时。要想提高你的计算能力,没有相当的训练量是没用的,俗话说熟能生巧,计算题做多了你也就轻车熟路了。

相关推荐Related to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