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宇博士:惩罚孩子有讲究    | 董进宇博士
董进宇博士 » 首页» 家长误区» 董进宇博士:惩罚孩子有讲究   

董进宇博士:惩罚孩子有讲究   

时间 : 2015年5月14日 14:02 栏目 : 家长误区 作者 :

  201172892036422

    惩罚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丑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当然,惩罚孩子不是简单的打骂,或是安排一定数量的作业和劳动,而要讲求艺术,掌握分寸,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健康地成长。

  明确孩子的错误所在

  在惩罚孩子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错在哪里,他的行为带来了哪些危害,为什么要处罚他,今后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家长只要一见到孩子犯了错,便大发雷霆,要么一顿臭骂,要么一记耳光,惩罚完后,孩子依然一脸茫然,不理解父母为何如此愤怒。可以说,这种惩罚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发泄。真正的惩罚一定是以教育为目的,并且追求良好的效果。如果惩罚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那么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在错误中自己成长。

  制定切实可行的家规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就可以按章办事,孩子才不至于抵触和怨恨。值得一提的是,家长要严格地执行规定,无论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错了就是错了,就得接受相应的惩罚,绝不纵容和姑息。当然,家长的惩罚不宜过重,也不可小题大做,更不要将孩子当出气筒。

  有原则性

  有些家长一见孩子求饶或哭泣,马上就心软了,继而放弃对孩子的惩罚。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对的,一个人犯了错误,不管是大还是小,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可怜,就放弃原则,那样只会让孩子得寸进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也永远不会汲取到教训。

  不要打一巴掌,给颗甜枣

  有些父母惩罚孩子后,要么因为孩子哭闹,要么觉得心里内疚,便拿一些东西作补偿(或物质,或精神)。这种“打一巴掌,给颗甜枣”的方式,其实背离了教育的原则,极大地降低了惩罚的效果,还让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可谓得不偿失。

  就事论事,切勿翻旧账

  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时,总喜欢把孩子以前犯的错误一古脑儿地翻出来。这种做法是不取的,家长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扯到其他方面去,也不要用言语挖苦、讽刺孩子,因为那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

  事后处理

  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的情绪不稳定时,无论你说什么道理,采取什么方式,对方都无法听进去,但如果你把事情暂时放一放,等对方冷静下来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方往往能轻易地接受。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也不妨采用这种方式,先不急于求成,将事情放到一边,过后再找合适的机会跟孩子谈,那样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 to recommend